在中国古代文化中 ,音乐不仅是艺术的表达形式,更是哲学、道德和宇宙观的体现。“黄钟大吕 ”作为古代音乐理论的核心概念,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,本文将深入探讨“黄钟大吕”的含义及其在古代音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。
一 、黄钟大吕的基本含义
“黄钟大吕”一词源自中国古代的音乐理论,特指十二律中的首两个音——“黄钟 ”和“大吕”,在《礼记·月令》中记载:“孟春之月 ,律中太簇;仲春之月,律中夹钟;季春之月,律中姑洗;孟夏之月,律中仲吕;仲夏之月 ,律中蕤宾;季夏之月,律中林钟;孟秋之月,律中夷则;仲秋之月 ,律中南吕;季秋之月,律中无射;孟冬之月,律中应钟;仲冬之月 ,律中黄钟;季冬之月,律中大吕。”这里提到的“黄钟 ”和“大吕”,分别对应于农历十一月和十二月 ,是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月份,象征着天地之气的交汇与转换。
“黄钟”代表阳气初生的冬至时刻,而“大吕”则是阴气渐盛的立春前夕 ,两者共同构成了古代音乐体系的基础,象征着宇宙间阴阳二气的和谐与平衡 。“黄钟大吕 ”不仅仅是两个具体的音名,更是一种哲学思想的体现,即通过音乐来调和天地人之间的关系 ,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。
二、黄钟大吕在古代音乐体系中的地位
在古代中国 ,音乐被视为治国安邦的重要手段之一。《周礼》中提到:“以乐德教国子,以乐语教国子,以乐舞教国子 。”这里的“乐”不仅指音乐本身 ,还包括与之相关的道德教育和社会规范,在这样的背景下,“黄钟大吕 ”作为音乐体系中的核心元素 ,自然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。
从音律的角度来看,“黄钟”和“大吕”是十二律中的起始和终止,它们之间的和谐关系被认为是整个音乐体系的基础 ,正如《汉书·律历志》所载:“黄钟者,天地之始也;大吕者,万物之母也。 ”这种观念强调了音乐与自然界万物之间的密切联系。
从政治层面来说,“黄钟大吕”也是国家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祭祀活动中 ,使用特定的乐器演奏“黄钟大吕”,以示对祖先或神灵的尊敬,在宫廷庆典、外交场合等重要时刻 ,也会选择“黄钟大吕 ”作为背景音乐,以此彰显国家的威严与庄重 。
三 、黄钟大吕的文化象征意义
除了其音乐属性外,“黄钟大吕”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象征意义 ,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“黄”色往往与中央、帝王、土地有关,代表着权威与尊贵;而“大吕 ”则象征着广阔 、包容与力量。“黄钟大吕”整体上传达了一种追求和谐统一、包容并蓄的精神理念。
“黄钟大吕”也常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论气势磅礴、震撼人心,如宋代苏轼在《前赤壁赋》中写道:“客有吹洞箫者,倚歌而和之 ,其声呜呜然,如怨如慕,如泣如诉 ,余音袅袅,不绝如缕,舞幽壑之潜蛟 ,泣孤舟之嫠妇 。”这里的“余音袅袅,不绝如缕 ”便借用了“黄钟大吕”的意象,形容音乐之美能够触动人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。
“黄钟大吕”不仅仅是古代音乐理论中的一个术语 ,它更是一种集哲学思想、政治制度和文化象征于一体的综合性概念,通过对这一概念的深入理解,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所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